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10大政策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要点如下:

第一,总基调:全力拼经济。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释放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提振各界信心的信号。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明确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预计2023年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建、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楼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会议明确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恢复市场活力和实现经济复苏。经过世界各国上百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否定市场经济、否定民营经济就是破坏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这在经济史和基本理论上是十分清楚的。守护市场经济的常识,是经济学者的使命。

会议明确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可以考虑当前可以发放些消费券,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难关。“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可以考虑实施以新基建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大规模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力度对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鼓作气,化危为机,不仅提振经济复苏和市场信心,而且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如果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信心耗散,信心比黄金重要。

第六,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2月15日,刘鹤副总理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房地产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走出困境最终还是靠市场信心恢复、供给出清和销售回款。可以考虑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以支持改善型需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刚需、对低收入家庭和应届毕业生的租房支出给予适当补贴、放开二线城市的外地首套购房限制、降低交易税费等,改变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措施,恢复到正常市场状况,同时通过“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租购并举”等构建新发展模式,促进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是重要的支持行业,稳楼市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

要全面客观看待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几十年来,房地产快速发展对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保障地方财政、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提高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民生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绩是主要的,同时也存在过度杠杆化、金融化、泡沫化、局部高房价等方面问题,但不宜妖魔化房地产,更不能采取“休克疗法”,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也要在发展中解决,要软着陆,避免硬着陆,老成谋国是通过时间换空间、长短结合的措施回归实体经济和居住属性,实现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第七,平台经济迎来健康发展新阶段。

第八,稳就业、保供稳价、帮扶困难群体。“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九,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第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全球倒数,少子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最重要也是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关国家民族持续繁荣发展,也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人口问题长期存在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巨大争议,一直缺少有效共识和解决方案。根据我们对国际经验的长期研究,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辅助生殖、休假激励等对提升生育率有帮助,这在法国、英国等效果明显。2020年呼吁“是该放开三孩了”,2021年建议加大生育补贴,和多位人口学者、经济学者、科学家一起创立“育娲人口”独立智库,旨在推动人口研究的进步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郑重声明:云金所(www.yunjinsuo.com)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联系yunjinsuo#yeah.net删除(#换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

2023-12-14 1:10:24

A股股票财经

sora概念股龙头

2024-2-20 10:24: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